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发布了《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蓝皮书建议,设定减排与GDP增长挂钩指标。
蓝皮书认为,发展经济、脱贫、提高国民的人均收入仍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对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保持适度的增长,不仅对中国重要,也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蓝皮书指出,中国应当坚持在继续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的原则。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是总体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缺乏的国家。因此,完成工业化、提高城市化、减少贫困、让全民都富起来,仍是中国的主题,这一点不能放松。
对此蓝皮书建议,设定减排与GDP增长挂钩指标,实施减排总量控制。放松对GDP指标的硬性要求,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的要求,提出一个指导性的GDP指标,并设定相应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与其挂钩,作为综合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并且实施减排的总量控制是最有效的办法。明确制定节能减排总量指标,实施总量控制,以确保有节能减排效果、有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适度增长。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各产业、各部门的能源使用状况和减排强度有很大差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应依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行业产业排放情况,采取不同的、分级别和等级的排放分解指标。
蓝皮书还认为,在现有的世界价值链分布和贸易格局下,中国在制造和贸易环节产生的碳排放与获得的价值增值是严重不匹配的,例如一个芭比娃娃从制造到最终购买的全过程中,3/4左右的碳排放是在中国发生的,但只有价值增值的约1/10留在了中国,碳排放与收益的差别超过13倍之多。这种贸易结构对拥有技术、品牌、渠道、市场优势的发达国家是相对有利的,而对于从事低端制造环节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来讲是相对不利的。
蓝皮书表示,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为世界其他国家制造了大量的工业品,其中隐含的碳排放占到了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4到1/3。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这种贸易地位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而取得的,既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又促进了全球的资源合理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符合整个世界的利益。
蓝皮书认为,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不会自我封闭,拒绝贸易,因为那将使中国的福利状况恶化,中国的战略选择是努力促进贸易结构升级,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