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背景
近年来,绿色、循环、低碳等关键字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说到循环经济,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不过,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从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推动其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环境与资源的压力更为加重。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促进《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指导各地科学编制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需要如何解决,《指南》的示范意义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
专家解读
发展循环经济需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我国循环经济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循环经济模式缺乏稳定的长效运行机制支撑。齐建国表示,《循环经济促进法》不是一部强制性的实体法律,与之相配套的实体法律和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例如,针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大宗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专项法律尚未建立。政府支持循环经济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制度还处于临时应对状态,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化稳定制度体系。政府制定的短期循环经济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变动性大,不具有连贯性,使得企业未来预期难以稳定,很容易造成短期行为。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亟需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使循环经济各利益主体具有稳定预期、使企业具有可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长效运行机制,包括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的资源税体系,严格的而有效的《环境保护法》,有效的行政管理考核、有效的监管与激励机制。”齐建国这样说。
因地制宜,体现地区及产业优势
《指南》中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建议缺水地区重点在规划中体现对水的节约、循环利用、污水减排、海水淡化等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等情况;产业比较落后,能耗高,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应在规划中重点体现产业节能、降耗、减排的相关指标。
齐建国谈到,我国目前有192个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分布在企业、园区、工业基地、城市、省级层面等,涉及化工、冶金、建材、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经过几年的实践,这些示范示范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60多种成功的模式,如何对不同地区、行业的模式进行总结、整合与推广,通过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大发展,这将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循环经济规划指南要求因地制宜,就是要指导各地区和企业、工业园区等按照自己的优势和条件,运用已经具有规范路径的成功模式,重点发展对本地区影响大的资源的循环利用。该负责人说,处理企业具备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还包括贮存场地,容量不低于日处理能力的10倍;硬化的地面,废液、废水污水收集系统,还应配备现场监控设备等。处理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电视机、计算机的处理设备能将锥、屏玻璃分离,并收集荧光粉等粉尘;处理电冰箱或空调的,应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或交由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处理企业还要有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和污染防治设施。也就是说,具有与所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分拣、包装及其他设备。
根据经济、环境效益优选技术路线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技术经济范式,它首先必须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同时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和赢利性。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效益往往取决于技术效率的高低。《指南》中指出,各地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根据地区发展重点,提出发展本地区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构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齐建国说:“我国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层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几年内实现了大量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创新。但是,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对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创新的巨大潜力。比如秸秆的再生利用由接近十种技术路线,但哪一种技术路线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最好?目前没有权威的科学评估,至今还没有形成国家推荐的经济与环境最佳的技术模式,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而这需要国家、企业、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对各种循环经济的技术路线进行优选和推进技术创新。”
近年来,循环经济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不过,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常常存在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齐建国表示:“人们往往将循环经济等同于废弃物再生利用,这是不全面的。高效的循环经济首先需要企业合理布局,需要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从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产品设计就开始,按照循环经济原理构建基础设施和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循环利用最优路线。尤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应围绕着循环型、节约型社会建设,减少不合理消费,形成绿色消费模式。循环经济的理念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体系与意识,它的建立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它山之石
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深入人心
德国是世界上实施循环经济最早、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政府、企业和国民的密切合作,循环经济已发展成为德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德国废物管理政策的目标就是实现一种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其政策重心首先是环境和资源保护,其次是尽可能有效地处理废物。德国在废弃物管理方面坚持预防为主、产品责任制和合作原则,着眼于避免不必要的废弃物的产生。立法是德国成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鼓励来自工商企业界的自愿承诺,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富有特色的废弃物管理体系。在德国,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企业以及普通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垃圾处理和再利用是德国循环经济的核心。它的循环经济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
以色列:惜水如金、科技兴农
以色列是世界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约60%的国土面积被列为干旱地区。以色列建国60多年来,在水资源利用、回收和管理方面摸索出一套成功办法,在实现农业产量增长12倍的同时,农业用水量只增加了3倍。目前,以色列在水技术及环保科技的许多方面拥有最尖端的解决方案。以色列几十年来开发的节约用水技术层出不穷,滴灌技术就是其中一例。数据显示,使用滴灌技术以来,以色列农业灌溉用水从每公顷8000吨下降到每公顷5000吨,可耕地面积增加了近180万公顷。为了让水均衡地滴渗到每颗植株,以色列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精力,他们研制的防堵塑料管、接头、过滤器、控制器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此外,以色列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同样独树一帜。研究人员开发出的“土壤蓄水层处理”技术,即污水经处理后再通过土壤注回蓄水层,让土壤和沙层起到净化过滤的作用。实践证明,经这种技术处理后的水接近淡水的质量,可以放心地用于农业灌溉。
■ 示范试点
深圳: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先行者与生力军
深圳市是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是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建设中国先锋城市的典范。作为国内发展最快,绿色建筑相关研究工作起步较早的城市,深圳目前已有40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6个绿色生态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城区,总建筑面积831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之都已初具雏形。此外,深圳的日照时间较长,并有较长的海岸线,发展太阳能的热利用和海洋能、风能发电颇具潜力。目前,深圳共有17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太阳能热水应用建筑面积已达到800万平方米。全市从事太阳能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工程设计、建造的企业约280家,年产值约45亿元,非晶硅薄膜电池产量约占全国的50%。此外,深圳市政府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之中,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又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