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忌讳无序上马、盲目攀比,不计成本地“先干起来再说”,或者把产业发展当成政绩工程来推进。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从以往全球经济周期变动的情况看,稳定走出经济低谷通常需要一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牵引。换句话来说,全球经济由衰退走向勃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群的繁荣。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我国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作支撑。近年来,我国在高速铁路、超高压临界发电机组、超高速计算机等一系列世界前沿性先进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无不以巨大的国内市场作支撑。据此类推,我们完全可以在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通过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获得临界规模起步,构筑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二是便于前端起步实现弯道超车。从国际范围看,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在成长的幼稚阶段,技术远未成熟,中国与发达工业国家间的技术差距不大,并非居于后发劣势,有易于起步和接近平行竞争的特点,完全可通过技术创新后来居上。三是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资本与人才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来自政府的投入在持续增加,来自民间的创新投入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基础设施等制约因素逐渐得以消除,环境保护规制也进一步完善。四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合力已经形成。尤其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将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资源组合、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开发提供巨大的政策支持。
但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理不能理解为任何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合理。一些地区本身的科技基础和经济基础较弱,缺乏资源支持,盲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多重要素供给困难,盲目上马会增大项目失败的风险。
因而,在区域层面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因地制宜,并且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切不可盲人瞎马、夜半临池。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时应该慎之又慎,尽可能符合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应该既考虑到必要性,又考虑到现实性。各地不可能也无必要在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齐头并进,否则可能出现“吃不进”、“咽不下”或者“消化不良”的结果。建立起来的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可能因战略不成熟而未战先败、未战先衰,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从而导致不可持续地发展。不久前,某地区的开发区盲目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结果产业没有建立起来,土地反而被抵押出去。这一教训,值得各个地区尤其是不发达地区汲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忌讳的是无序上马,盲目攀比,不计成本地“先干起来再说”,或者把产业发展当成政绩工程推进。为此,需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除此之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应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由企业组织实施,由企业加以推动,也由企业实现收益。在政府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把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起来,在一个高的政策平台上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要发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由企业进行市场评估和做出投资决策,政府不能越俎代庖,强行动员企业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也应进行市场风险评估,技术人员在转让技术专利、劳务人员在加盟企业时也应该签订好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