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工业锅炉行业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嘉宾介绍
来源:行业协会  2023/6/6 15:29:26 分会要闻     收藏

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题为“数字促发展,‘双碳’创未来”的“2023中国工业锅炉行业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7月31日8月1日在上海举行,届时将有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受邀作专题报告,为行业带来一次知识盛宴。

特邀嘉宾

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工程科技专家,现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任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产业基础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安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特种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市场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压力容器学会亚大地区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特种设备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极端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大型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风险评价与控制、苛刻环境压力容器安全评价与诊断、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氢能储运装备开发与性能测试评价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白马湖实验室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长期致力于减污降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能源电力、船舶航运等行业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主持和参与制订了国家及行业标准共70余项,推动了国家大气环保装备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8件(其中4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美日德澳等国际专利7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1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具有热能工程、实验力学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交叉学科背景。现为西安交通大学清洁能源与环境行为研究团队责任教授,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262)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清洁能源与环境行为、多相流动传热与燃烧、全供应链协同碳减排。

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承担40多项工业过程创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专注于国家节能减排降碳战略及其关键技术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擅长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工作,擅长热能工程领域清洁能源高效低碳热能、热电转换关键元件、装置与系统创新研发及产业化。

华中科技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华中卓越学者(领军岗),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煤及与生物质及固废高效转化与高值化综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863、支撑计划等纵向课题30多项,以及专利与专有技术应用与转让等横向课题6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侨界贡献奖、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先技术蓝天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各1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委科技奖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出版教材著作5部,发表SCI论文300余篇。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专委会委员,《工业锅炉》杂志编委,《热能动力工程》杂志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生物质气化炉,危废、污泥、垃圾飞灰等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研究与应用。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纵向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项、20余项专利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应用。主持完成稻壳直燃生产纳米二氧化硅、循环流化床生物质发电锅炉、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污泥独立干化焚烧、垃圾焚烧飞灰高温熔融二恶英零排放、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焚烧装置研发等多项工业示范。

西安交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节能协会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陕西省电力新能源及电动交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广域铭岛-西安交大智慧能源与碳中和联合研究院主任、开源组织Ai4Energy创始人。

长期从事能源系统建模、仿真、优化与控制的教学和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3篇论文入选化学、材料科学、物理领域高被引论文。研究兴趣包括(1)碳排放评价与管理;(2)复杂能源系统建模、仿真、优化与控制;(3)用能感知、负荷预测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储能研发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大规模储冷储热、压缩空气储能、新型热泵储电等储能技术。

完成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研发中心多个10MW级高温储热和低温储冷平台建设,以及国际首套1.5MW和1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的研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中科院先导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检索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申请及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基础类)一等奖、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和一等奖、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先技术蓝天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等奖项。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掺氢/氨天然气清洁发电和低碳供热技术、化学储热技术及面向工业社区的零碳综合能源技术研究。

先后参与或承担国家973、863、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际合作、北京科委以及企业项目共30多项,发表论文60多篇,发明专利10余项,编著化工出版社出版的《洁净煤技术》(第二版),参与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获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长期从事工业锅炉、电站锅炉、新能源等相关行业的调研、规划、经济规模研究、生产企业的项目咨询、评估、企业改造、新建项目的工程设计工作,参加和完成锅炉生产企业的咨询、技改、建设八十余项。长期承担《中国机械工业年鉴》工业锅炉行业篇的编写工作以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委派的行业统计工作以及行业发展、市场预测与分析等工作。

在负责和参加的各项咨询和设计工作中,多项工程荣获国家技术进步奖、中央级年鉴优秀奖、浙江省钱江杯优秀勘察设计奖、浙江省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奖、杭州科协优秀咨询等奖项二十余项。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长聘教授,从事洁净煤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973课题、后勤保障部重点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50余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国际/国内专著5部,发明专利40余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获首届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国际氢能学会理事,电化学学会(ECS)高温分会执委会常委,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分会副主委,氢促会副主委。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中国发明协会创新一等奖、北京市发明创新大赛金奖、清华大学学术新人等奖励。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的教授,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涉及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低品位热能制冷技术、太阳能与自然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热泵技术及其应用以及规模化储热与能质调控。荣获过多项奖励,包括各种科技启明星、优秀青年教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际制冷学会颁发的IIR-Gustav Lorentzen Medal等国际学术奖励。2013年,获得了英国制冷学会颁发的J&E Hall Gold Medal,2017年获得了亚洲制冷学术奖励Asia Academic Award of Refrigeration,2019年获得了国际制冷学会颁发的IIR-Gustav Lorentzen Medal。2021年,获得了国际能源署(IEA)Rittinger国际热泵奖和国际吸收吸附热泵Georg Alefeld纪念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南通万达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江苏省锅炉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余热发电锅炉、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等节能环保装备研发。组织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科技项目2项、省市级科技项目10项,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29件。先后获得 “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江苏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未完待续)

关注热点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
沪ICP备090865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