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领跑全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12/26 12:03:21 最新新闻     收藏

据俄罗斯卫星社近日报道,国际能源署最新消息显示,中国正以超前速度发展可再生能源,因此到2030年达到生产1200吉瓦生态清洁能源的目标将提前实现。据预测,2022年至2027年,中国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近一半。即使减少对风能和太阳能装置的补贴,中国可再生能源未来5年仍将继续增长。

美国之音近日报道称,中国光伏产业10年以来取得了快速增长,全球光伏组件生产中心已经由欧美转移至中国。目前,中国是世界光伏产业第一大国,欧洲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新兴国家印度和巴西同样拥有旺盛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产能已经领先全球市场。

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能源,是中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发展较具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分为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四大类。

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036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8.8%。其中,水电新增1590万千瓦、风电新增1924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526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262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13.9%、16.8%、45.8%和2.3%。同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94万亿千瓦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过去10余年间,中国风能、太阳能产业得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越,与国内外多方面因素相关。经济层面,中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风能、太阳能能源技术产业体系,具有全球领先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全产业链集成制造有力推动了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能源自主性、独立性、安全性显著增强。社会层面,近年来,中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环境需求不断增长,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是改善环境最核心的环节。发展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可有效提升减污降碳成效,促进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改善。国际层面,近年来,中国日渐重视减碳国际责任。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实现该目标,中国政府不断出台系列配套措施,鼓励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该领域进入发展新阶段。

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面临一些发展瓶颈。一方面,政府应当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有序发展,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运输、消纳等产业链各环节,系统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对一些现有制度进行改革,为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如风能、太阳能发电用地的用地类型划分,还需要更加切合实际的制度性安排。此外,风能、太阳能相关设备生产制造及废弃后回收、处理处置等环节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领跑”队列。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总规模连续多年均稳居世界首位。在太阳能领域,中国已摘得全球最大光伏发电全产业链集群、最大应用市场、最大投资国、最多发明和应用专利以及最大产品出口国等一系列桂冠。国际能源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占太阳能电池板关键生产步骤的份额已经超过80%,预计到2025年,一些特定关键组件所占份额将超过95%。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持续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积极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先进绿色能源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速了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走出去”,不仅集中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也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有广阔市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基建、配套服务等合作,对解决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贫困问题有显著帮助。尤其对于国土面积较小、能源需求量较低、国家传统电网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性强的显著优势。未来,中国不仅将大力推动国内能源结构电力化、传统化石能源原料化,加快减碳步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也将持续推进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走向世界,为全球减排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高 乔采访整理)

关注热点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
沪ICP备090865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