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开始,合肥高新区积极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按照“示范引领、目标明确、路径精准、刚性可操作”的标准,编制“双碳”路径规划,精准制定高新区达峰目标和实施路径,在工业园区层面率先打响碳达峰碳中和攻坚行动,推动园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双碳路径规划、工业领域、建筑领域、交通领域、居民生活等领域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强考核 高位推进双碳工作真抓实干出实效
为推动双碳工作的组织实施,高新区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担任小组领导,各部门参与,具体工作落实由生态环境部门和经贸部门双牵头。2022年5月,双碳工作正式纳入管委会季度工作考核。
同时,高新区制定了年度碳达峰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表,围绕双碳路径规划、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碳汇九个领域行动计划,提出34项74个目标任务,并制定“有明确指标、可量化考核的”细化措施清单。
新赛道 打造高端碳中和产业集聚区和技术创新高地
合肥高新区以培育节能环保百亿企业和千亿产业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国际环保科技园”。目前已入园节能环保企业373家,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年增长率19.5%。
高新区积极推进双碳重点项目落地,打造高端碳中和产业集聚区。为企业节能降碳,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开辟了全新路径。跟进阳光储能、先研院、创新院等双碳项目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积极动员园区企业开展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调研活动。
此外,高新区还通过实施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战略,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重点打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科创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绿色制造与低碳循环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推动区内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孵化和成果转化中心。
帮担保 盘活园区绿色产业融资渠道
合肥高新区主动牵线搭台,促进“政企银”三方互动,出台绿色债券贴息、绿色担保奖补、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奖励等实施方案。以投资基金业为抓手,深化产融结合模式创新,积极参与并组建安徽省生态环境厅120亿双碳母基金,并在区内筹备一支双碳子基金,预计规模10亿元,主要投资初创型企业、发展期企业和Pre-IPO企业。
同时,高新区与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绿色双碳贷,采用政银担模式合作,引导合作银行为节能环保企业贷款。
见真章 园区车辆实现“油”换“电”
高新公交公司通过把公交车“油”换“电”等方式,大力推广新能源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做好高新区公众绿色出行服务。截至目前,高新区投放运营纯电动公交车133辆,营运11条公交线路、5条特色定制线路,已全部使用纯电动车,占比达100%,实现了公交在区内绿色出行、降噪减排的目标。同时,建成文曲路停保场、皖水路停保场,推进城西桥停保场建设工作,满足高新公交车充电需求。
提质效 建筑节能执行严格设计标准
近年来,高新区在建筑节能方面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广新型墙体材料、节能产品、可再生资源和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建筑能耗监测技术,加强行业监管和政策支持服务,不断提高建筑能效和质量,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2021年全区新建民用建筑竣工183个单体,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全年装配式建筑开工25个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为337.64万平方米,可再生资源应用占绿色建筑比例达100%。同时,高新区先后承担一批创新平台建设。
此外,在重点民生工程领域,高新区积极拓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场景,在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等一批学校的建设工程中,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在永和家园北组团及配套幼儿园、城西桥家园等一批安置房项目中,也严格执行了住宅绿色建筑星级标准。
吹号角 奏响节能降碳绿色生态赞歌
今年以来,高新区围绕“碳索不止,绿建未来”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宣言活动、“绿色环保课堂”科普活动和低碳环保宣教“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系列活动。
活动主要分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推动全员绿色低碳理念形成,充分运用各种平台资源,加大对公众绿色低碳理念的宣传。高新区制作了双碳科普宣传片和海报,组织园区各单位循环播放,发放绿色低碳环保宣传海报、环保袋、宣传折页3000余份,呼吁更多人参与节能降碳,积极践行绿色生活;二是开展环保科普工作,在高新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奏响绿色生态赞歌。高新区在创新检测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举行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科普活动,吸引公众走进基地了解低碳环保知识,参与低碳环保实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三是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开启绿色生活新方式。高新区开展低碳生活“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 活动10余场,引导公众践行环保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